为政篇告诉我们学了之后如何习、如何行、如何应用和实践,无论创业、工作、为政、待人接物、修身都以德为先、为本,为政以德,教化人心。《素书》也讲修身为本,同时提供了很多妙用的方法,而《论语》为政篇,则以教化为主,方法为辅。
子曰: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众星共之。”
北辰,通常解释为北极星,但在古人看来,北辰指北极的中心区域,只不过北极星接近北辰的位置,所以,亦可用北极星代指北辰。共:通拱,围绕、环绕。
为政要以德为出发点,就像北极一样,在中心区域,如此,众星自然围绕其运转。做事以德为先,会吸引有德行、有才华的人到我们身边,所有的人、事、物,也会自动跟随,围着我们转。辰又是日月星的总称,光能照到的地方都称为辰,代指所有的空间和区域,意在言明修德的重要性。古人参赞天地普照万物的德行,用仁德为主、刑法为辅,治理天下,教化人心。
《大学》讲,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明明德是修内在的德行,亲民是外用帮助他人,目标是止于至善。德行日益增长后,自然会效法天地,化育万物,同时,亲民又能不断地促进内修,滋养德行。
《大学》又讲,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财,有财此有用。德者,本也;财者,末也。土:古代指土地、城池,现多指事业、领域。有了德行,自然有人跟随,人才多了,便能创建属于自己的领域,有自己的事业,事业做大了,名利、钱财随之而来,反之,本末倒置,抛开德行,向外攀缘,只追求事业、名利时,得到了也只是昙花一现。
《中庸》讲,大德者必得其名、必得其位、必得其禄、必得其寿。德行大到一定程度时,名望、地位、钱财等一切外在的东西,不求自来。何为寿?《道德经》讲,死而不亡者寿。即身体虽然灭亡,但精神不灭,思想长存,百世流芳。譬如孔子,一生推行周礼,传播仁义礼智信,修养德行,为后世留下了儒家经典,所以,被后人称颂道,天不生仲尼,万古如长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