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政篇第十一 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_虚空济——传播中国传统文化,成人、幼儿国学,儒家经典,论语等

为政篇第十一 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

2021-05-05 13:46:37  浏览:1629  作者:虚空济流光

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
 

故:一指过去,如历史、古诗词、圣贤文化;二指已学。

 

译文:学习、温习过去的知识,收获新的启发、感悟,这就可以做我们的老师了。

 

随着年龄渐长,经历丰富后,再次翻阅曾经看过的书籍,如《论语》《唐诗三百首》《红楼梦》等,感受、体悟全然不同,甚至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。因为思维、认知、境界一直在变。所以,在我们不停地学习、成长过程中,最方便的老师,就是温故而知新。

 

这句话的重点是“知”,知是一种能力、一种思维方式,没有知的能力,温习再多次,也难有新的见解和体悟。

 

譬如,有人做了一年饭,不见厨艺有任何长进;而有人每次做饭都在思考如何营养搭配、改善口味,兼顾色香味,甚至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菜式和口味。如此,便是在温故知新。而不停地思考、改善、提升便是“知”的思维和能力。

 

温故而知新,第一层意思,通过学习旧知识,产生新体悟,而后成为自己的老师。上升境界,第二层意思,经由学习过去的知识、文化,有了深刻的体悟后,结合现状,创造出适合当下时代的新思想,引领社会的正向主流价置观,如此,成为他人的老师。

 

王阳明以儒家思想为根基,同时学习道家、佛家、法家、兵家等多家文化,在基础上融会贯通、自成一体后,结合自身的经历、体悟,及明朝当时整体的社会环境,创立了心学。与弟子的对话收录于《传习录》。曾子学习孔子的思想,结合自身的实践、体悟,温故而知新,写出《大学》,而后被奉为经典,成为别人的老师。子思子学习爷爷孔子和老师曾子的思想后,著有《中庸》;孟子,学习孔子、曾子、子思子的思想,温故而知新,著书《孟子》亦是同理。

 

子曰:述而不作、信而好古。孔子自称并没有做什么事,只是不停研究古人的学问,如《诗经》《周易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等,而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编撰、注释,以便传承于后世。所以,孔子的学问,儒家思想的建立也来源于温故而知新。

 

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史,博览群书,而后通过观察大自然、日月交替、四季变化、万物生长等,明白了道的运行规律,写出了传世名作《道德经》。上古时期,先人观察万物发展的规律,温故而知新,带领部落的人群,建屋舍、开田地、挖沟渠、耕种、播种、制陶器等,创造生活,建立文明。

 

所以,任何学术、思想、文化的形成皆源于温故而知新。

 

因为温故而知新,所以思想、文化得以传承,且根据时代背景形成不同的流派、分支。《大学》讲,天命维新。时代的车轮一直在前进,人们的喜好、观念日新月异,但道的运行规律却不变。懂得温故而知新,善于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,灵活变通,创建符合当今社会的新思想、新体系,才能让大家听懂并接受,如此,才能帮助人们将圣贤文化的义理、智慧,完美地运用于生活的每时,每处,成为每个人的老师。否则,读再多圣贤书也不产生力量,没有任何现实意义。


评论区

共 0 条评论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
【随机内容】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