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从前有个人,一心想修行,于是拜了一个老和尚为师,出家做了和尚。刚过去,老和尚就和他讲……)
——老和尚:你刚入门,不要着急学佛法,先去打水吧。
(于是就给他一个竹篮,带他到河边,让他用竹篮把水打到寺庙的水缸里。)
——小和尚:竹篮怎么能打到水呢?
——老和尚:可以的,你打吧。
(小和尚于是就每天打水,打了一个星期,这时老和尚来了。)
——老和尚:打到水了没有啊?
——小和尚:没有。
——老和尚:功夫不够,接着打,再打一个星期就打到了。
(小和尚又打了一个星期水,还是没能打上来,老和尚又来了。)
——老和尚:这回打上来没有?
——小和尚:没有呀,师父,打不上来。
——老和尚:那你自己有没有什么收获和变化呀?
——小和尚:没有啊,一无所获。
——老和尚:你看看你的篮子有什么变化。
——小和尚:哎呀!师父,我的篮子变干净了!
——老和尚:是呀,我本来就不是为了让你打水的,是为了让你的篮子变得干净的,让你的心变得清净的呀。
很多人都在讲,读书记不住书上讲的东西。难道记住那些东西,真的有那么重要吗?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所扩充的眼界,提升的思维与气质不比那个更重要嘛。修行也是一样,我们可能修了一段时间,并没有记住多少理论和知识点,可是我们的思维、心念、行为都在发生变化,这不是比记住重要的多吗?
很多人都在追求文字相,认为自己学习了很多年,读经读的特别熟。可是我们变“干净“了没有呢?如果一点都没变干净,打了那么多的水,又有何用呢?打水不见得是最重要的,篮子干净了,心清净了,才最重要啊,所以我们不要着相。
所以说,竹篮打水真的是一场空吗?有可能我们认为得到那个东西,是假象;我们认为“空“的那个东西,才是实相。
在工作当中也是一样。庄子说,人们都知道有用之用,却不知道无用之用。我们所看到的有用之用,无非是能不能升职、赚钱,却看不到,如果我们能在每一个当下精进努力,在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能力与品质,要比多赚点工资重要的多。
道家有一个词叫“有无相生“。大家经常做的都是能看得到成果的”有用之功“,只关注当下的得失,那些”无用之功“却没人做。比如说人们会认为,每天读半小时书有什么用,跑半个小时步有什么用。可是人生就是由这点点滴滴串起来的啊,读上三年,跑上三年,就有用了。
上一篇:他在乎......
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