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空济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,小住热线:18615536701
欢迎来到虚空济官方网站

论语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经典浅析 > 论语

八佾篇第三05 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。

子曰: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。”

 

诸夏:上古时期,三皇五帝,到尧、舜、禹时代,尚不能称为华夏。大禹后人启,建立夏朝,夏朝被称为夏或华,华夏由此得名。之后,中原地区统称华夏。

 

夷狄:东夷、西戎、南蛮、北狄的统称,除中原外,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边远地区。

 

译文:夷狄这些边远地区,虽有各自的君主,却不如华夏一个灭亡的朝代。

 

因为夷狄等边远地区历史无从考证,即使偶有记载,也是零零碎碎,不连续,基本属于断代的状态。而华夏文明得益于历代史官的记录和圣贤的传承,故而源远流长。

 

追溯历史,我们之所以能研究夏朝、商朝、周朝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,探寻人类历史的脚步和发展规律,是因为自秦始皇后,中华文字统一,只要识字,就能学习天文地理、四书五经。有了文明作为共同体,有了思想的共鸣和统一,学习、工作、交流才能顺畅无阻。但夷狄的文化却因为无人传承而无法考证。这就是文化的魅力,也是古圣先贤注重文化传承的原因,朝代可以覆灭更替,但文化不可断代、失传。

 

正因为明白文化对一个名族的重要性,所以古之圣贤都在做文化传承、教书育人的事。孔夫子创立儒家学说,有了四书;用毕生所学研究圣贤文化,重新编写五经,后世才能得享古人智慧的余荫。

 

纵观历史,拉长眼光,相较于文化的传承,历朝历代,谁得天下,谁做君主,其实无足轻重。即便是一个灭亡的朝代,只要文化不亡,就能以其他的方式重新站起来。


相关内容

文章评论

表情

共 0 条评论,查看全部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
评论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