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空济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,小住热线:18615536701
欢迎来到虚空济官方网站

论语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经典浅析 > 论语

八佾篇第三10 禘自既灌而往者,吾不欲观之矣。

子曰:“禘自既灌而往者,吾不欲观之矣。”

 

禘:天子祭祀时的一种大礼,称禘礼,五年举行一次;共四种,两种祭天,一种祭地,一种祭祖。

 

灌: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,斟酒入杯,而后浇地降神,使神明落位。祭祀天地时不用灌,由此可知,本句缘起于祭祖。

 

祭祖时用禘礼,意味着要追溯祖先到始祖,由此可知,旁枝别系,涉及之人,参会大众,可想而知,不在少数。

 

译文:孔子说,对于禘礼的仪式,献酒之后,我就不愿再看了。

 

《中庸》曾讲:“宗庙之礼,所以序昭肃穆也。” 大意是,宗庙的礼仪,是用以序列昭穆次序的。按爵位排序,用以鉴别贵贱;按功劳排序,用以鉴别贤能和不肖;让年长者坐上位,用以排列年齿。所以,序昭穆即依长幼尊卑,成人伦之序。所以,禘礼中蕴含的尊卑、长幼、孝悌之道不言而喻。

 

据《春秋》记载,鲁庄公生前有两个儿子,庄公离世后小儿子继承君位,即鲁闵公,闵公离世后,其兄长继位,史称鲁僖公。之后的君主鲁文公,便是鲁僖公的后人。鲁文公在位期间,孔子曾跟随国君参加过一次禘礼。然而举行禘礼时,鲁文公却违背礼法,将鲁僖公排位于鲁闵公之前,身为一国之君,带头越礼,开启不良风气,孔子见状,心下不忍,是故称:吾不欲观之矣。

 

孔子没有直接评论鲁僖公越礼的行为,因为妄议君主亦不合礼法,所以不忍之余,只能喟叹。

 

上梁不正,下梁必歪,君主越礼,三桓篡权,上行下效,这便是礼崩乐坏的乱世缩影。

 

 

 

 


文章评论

表情

共 0 条评论,查看全部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
评论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