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谓孔子曰:“子奚不为政?”子曰: 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。’施于有政。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”
译文:有人问孔子,您为何不求官从政呢?孔子说,《尚书》上讲,孝顺就是孝敬父母,友爱兄弟。将这孝悌之道运用于治理政事上,就是在为政了。如此,怎么能说我不是在从政呢?
“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。”这句话出自《尚书》周书君陈篇,周公第二子姬陈,在周公去世前,未曾从政,父亲过世后,受周成王之命,治理东郊成周(今河南洛阳市)。成王道:“君陈,惟尔令德孝恭。惟孝友于兄弟,克施有政。”,大意是,因为你孝顺父母、恭敬兄长,有德行,守孝悌,所以能够治理成周。
“施于有政、是亦为政。”将孝敬父母、友爱兄弟的品德修养,运用到治理政事上,就是在从政。所以,一个人若懂得孝敬父母,友爱兄弟,说明其有仁德,且品性好、修养高,如此,即使没有从政的经验,也会因为体恤百姓、一心为民而学到很多为政的方法。
同时,一个守孝悌、有德行,素养好的人,除了从政,还可经商、教学,无论做任何事,都能尽心竭力,卓有成效。反之,修养低,品德差的人,即便有才华,也难有建树。
从政的意义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、稳定,确保百姓安乐、太平。虽然孔夫子没有从政,但他传承文化、教化民心,旨在让所有人都懂得修身之道,遵从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提升内在的道德、修养和品行。让粗鄙野民变身谦谦君子,令夷狄蛮貊改头换面。令民风淳朴,人人思想美好、纯净,直至老有所养,幼有所教,贫有所依,难有所助,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,甚至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。如此,人人自立自强,互帮互助,社会一片安泰祥和时,何须费心治理呢?而提升全民的道德素养,才是最根本的为政、治世之道。如此看来,怎么能说孔子不是在为政呢?
同时,从政也是为了安民治世,为百姓谋福祉。传承文化,教化世人,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修身的重要性,不断提升内在的修养和道德,如此,才会竭尽全力做好当下的事情,无论从政、经商、务农,都可游刃有余。人人各司其职,在自己的岗位倾力奉献时,社会自然繁荣昌盛。所以,孔子不仅是在为政,同时还在治国、平天下,在治万世的民心。正如朱熹所言,天不生仲尼,万古如长夜。
教会他人从政,自己就是在为政;教会他人经商,自己就是在经商。领导培养员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大显其能,教练培养运动员驰骋战场,为国争光,老师培养学生成为国之栋梁。真正厉害的人不是仅自己明白,而是教会更多人,令其有更大的作为和发挥。且正是这种教练思维,才能让我们不必事无巨细,亲力亲为,在最短的时间内,经由复利创造最大的价值。